您现在的位置: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湖南省委员会>自身建设

童傅刘晓出席纪念刘道一就义100周年座谈会

来源: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湖南省委员会  作者:办公室  编辑:  2006-12-30 00:00:00

纪念刘道一烈士就义100周年座谈会湘潭举行
民革中央副主席童傅、省政协副主席刘晓出席

    12月21日,由中共湘潭市委和民革湖南省委主办,市委宣传部、市委统战部、民革湘潭市委承办的纪念刘道一烈士英勇就义100周年座谈会在湘潭市委大楼隆重举行。会议缅怀了革命英烈士刘道一的光辉业绩,号召全市人民继续发扬光大革命英烈的大无畏精神。

    会议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周放良主持,民革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外事委副主任委员童傅,省政协副主席、民革湖南省委主委刘晓,民革中央宣传部长吴先宁,团结报副总编辑胡忠谦,民革省委原副主委黄伟民(黄兴长孙)以及市领导余爱国、殷正海、宋厚源、马扬、杨鹏程等出席会议。
  刘道一烈士于1884年7月22日出生于湘潭县花萼乡八斗冲(今属白石铺乡广桥村)。青年时代追随黄兴及其胞兄刘揆一从事革命活动。1904年加入华兴会,次年参加同盟会。1906年,因组织推翻清王朝的萍浏醴起义失败,被清政府逮捕,当年12月31日就义于长沙城浏阳门外,时年22岁。刘道一是我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先驱与烈士,是同盟会和我国留学界为推翻封建统治献身革命事业而牺牲的第一人。他用自己的鲜血用力地阐释了以“胸怀天下,敢为人先,自强不息,勇于牺牲”为深刻内涵的“湘潭精神”。

    座谈会上,在观看了介绍刘道一烈士一生的视频短片《半壁东南三楚雄》之后,省政协副主席、民革湖南省委主委刘晓以及烈士的亲属和青少年代表相继发言,深切缅怀刘道一烈士短暂而光辉的一生,表达对烈士的敬仰和继承烈士遗志的心愿。省政协副主席、民革省委主委刘晓在座谈中要求大家继承刘道一烈士的遗志。市委副书记余爱国在座谈会上作重要讲话。他说,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就是要继承革命先烈遗志,珍惜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和平环境,把湘潭建设好,把祖国建设好,用实际行动和丰硕成果告慰革命先烈的在天之灵。
    会上,市委副书记余爱国代表中共湘潭市委、市政府向刘烈士祠授予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牌匾。民革市委主委刘建湘及各民主党派负责人、湖南师大、《团结报》、湘潭大学、湘潭县、雨湖区和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以及辛亥革命史党史专家、青少年代表共24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

    相关链接:
    刘道一(1884~1906),祖籍湖南衡山,生于湘潭,青年时代追随其兄刘揆一从事革命活动,1904年加入华兴会,联络会党,准备起义,事败后流亡日本,次年参加同盟会,1906年秋回湖南,参与领导萍浏醴起义,起义失败,在长沙被捕。在狱中刘道一威武不屈,大义凛然,写下“天地方兴三字狱,但期吾道不终孤。舍身此日吾何惜,救世中天志已虚。”面对严刑拷问,他怒斥道:“士可杀,不可辱,死即死耳!”当年12月31日,他被清政府杀害于浏阳门外,年仅22岁。其妻曹庄闻讯后,自杀殉夫。1912年3月,夫妇俩的灵枢移葬岳麓山。

    刘道一是清末留日学生反清革命就义的第一人,也是同盟会成员献身革命的第一位烈士。他牺牲后,革命党人大多写有挽诗,至今尚存80多首。孙中山先生的是:“半壁东南三楚雄,刘郎死去霸图空。尚余残局艰难甚,谁与斯人慷慨同。塞上秋风嘶战马,神州落日泣哀鸿。几时痛饮黄龙酒,横揽江流一奠公。”黄兴写的是:“英雄无命哭刘郎,惨澹中原侠骨香。我未吞胡恢汉业,君先悬首看吴荒。啾啾赤子天何意?猎猎黄旗日有光。眼底人才思国士,万方多难立苍茫!”烈士就义80年后,屈武先生为烈士祠题词:“慷慨捐躯,刘郎不朽。赤心报国,岳麓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