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春天的报告
本报讯 “春江浩荡暂徘徊,又踏层峰望眼开。” 2003年的春天,是中国一个不平静的春天,也是民革湖南省委机关一个不同寻常的春天。以“三定”为主要内容的机构改革以磅礴之势,写下了民革湖南省委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大写一页。
(一)
杨柳春风。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民主党派恢复活动,迎来了政治上的春天。然而二十多年来,党派机关干部人事制度虽有过一些改革,实际还是老框框。应当说党派机关干部主流、本质上是好的,但在那种体制环境下,机关干部进得来就动不了,沿袭下来一些惰性:没有竞争与激励,摆不正自己的位置,干部松散、缺乏责任心。所以,时常出现不尊重领导、不服从管理;做的不如说的、说的不如看的等不正常、不合理的现象。
而外面的世界好精彩。政府机关在体制改革上早已迈步,几年前“三定”工作就搞完了。人们期待已久,可万事开头难。
进入新的世纪,中共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新的形势和任务,对我们民主党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人们充分认识到机关是一级领导班子的形象窗口和工作枢纽,地位重要、作用重大。建设适应新形势下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要求的参政党机关,已是刻不容缓。中共湖南省委统战部审时度势,适时召开了各民主党派省委机关“三定”工作会议。春风化雨,催开了“三定”改革之花。
(二)
岳麓耸翠,江南春早。
从去年民革湖南省委换届以来,省委主要领导同志就对省委机关建设高标准、严要求,倾注了大量心血,创造性地提出了职业化、制度化、表格化、公开化的目标。狠抓机关干部的教育和管理,要求干部要朝着职业化的方向努力。建立健全了机关处室负责人向省委常委会述职、处室目标管理、机关采购招标、财务民主管理、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等规章制度,严格以制度管人、管事。对省委机关工作实行月计划、周安排,狠抓落实,机关工作出现了新的气象。这一切,都预示着一个新的春天即将来临。
今年2月8日,正是羊年新春上班的第一天,肖芝泉同志在机关全体干部大会上,就省委机关“三定”工作进行了吹风,宣传竞争上岗的目的和意义。
2月24日,省委主委办公会举行第四次会议,按“三定”政策要求,确定了不新增设机构、调整处室职能、处级干部全面竞争上岗、科级干部双向选择、按“三定”政策提前离岗或可提前退休等五条原则。刘晓同志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要求要适应新形势,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通过竞争上岗,进一步改革机关干部管理体制,激发全体干部的积极性,切实改变机关工作作风,共同把省委机关建设好。他强调:“三定”工作是当前头等大事,要求各处室负责人模范带头,坚守岗位,完成好职责工作;在思想上过好关,把“三定”工作搞好。
从此,省委机关的改革,与春天同步行进!
(三)
以人为本,政治文明深深扎根在坚实的土地上。
2月26日,省委主委会议举行十一届八次会议,学习了中共中央颁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决定省委机关“三定”工作在省委主委会议领导下进行,下设由肖芝泉同志牵头、共三位同志组成的工作小组负责具体工作。
工作小组的同志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夜以继日、忘我工作,经过认真学习、多次讨论、反复研究、六易其稿,终于拿出了《民革湖南省委机关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方案》、《民革湖南省委机关机构改革竞争上岗方案》、《民革湖南省委机关机构改革双向选择方案》等事关这次机构改革成败的三大方案。4月11日,省委主委会议十一届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这三大方案,报请有关方面审批。
这三大方案的主旨,就是以中共十六大精神为指导,根据中共中央、中共湖南省委和民革中央关于机构改革的精神,按照“内设机构不增、人员编制不减;理顺内部关系、调整部门职能;实行政事分开、深化人事改革”的原则,明确省委机关职责、调整处室设置,推进工作。省委机关主要职责是:认真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民革中央的指示精神,发挥参谋、组织协调、联络、服务的作用,积极开展工作;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进行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充分发挥参政党的职能;负责全省民革组织的建立和建设,民革党员的发展、培训和管理工作;配合中共党委和有关部门,做好我省民革党员的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对象的培养、选拔、推荐工作;开展促进祖国统一联谊工作;负责本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理论宣传,不断提高民革党员的政治思想素质,加强机关自身建设;推动全省民革组织和民革党员在本职岗位上建功立业,为“三个文明”建设服务;承办民革湖南省委交办的其他事项。为此,方案规定省委机关内设处室调整为办公室(人事处)、组织处、宣传处(联络处)、参政议政处(社会服务处)等4个职能处室。
三大方案确定,这次机构改革分为组织准备、宣传发动、处室负责人竞争上岗(填报志愿、资格审查、竞争演讲、民主推荐、确定拟任对象、任前公示、决定任命)、一般干部双向选择、工作交接、总结等阶段。其核心内容是坚决进行省委机关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以《湖南省党政机关推行竞争上岗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为依据,坚持干部“四化”方针、德才兼备和党管干部原则,坚持群众公认和公开、公正、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扩大民主、引入竞争、拓宽选人用人渠道,促使德才兼备、成绩突出、群众拥护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民革干部队伍。
4月21日,省委机关召开处级干部竞争上岗动员大会。肖芝泉同志主持,刘晓同志在百忙之中亲临作动员报告,要求大家要严肃地对待,投好神圣的一票;报名竞争的同志既要认真做好准备,积极竞争,又要正确对待和接受群众的选择。
4月22日,春和日丽,是省委机关干部最难忘怀的一天。
这一天,召开了湖南民革50年历史上最具特色的一次会议:十一届十次省委主委会议分两个阶段召开,首先审查决定了五位机关干部符合条件分别参与机关正副处长(主任)的竞争上岗。
这一天,举行了湖南民革50年历史上第一次省委机关正副处长(主任)人选竞争上岗演讲大会。经过精心准备,黄自荣、程百炼、戴明星、廖新,按照抽签顺序,一个接一个神情端庄地走上台来,简介自己的任职经历、概述近几年的主要工作业绩、畅谈未来的工作设想……短短15分钟下来,有的额头上都渗出了汗。省委主委会议全体组成人员和全体机关干部端坐会议室里,认真听着、想着……
这一天,进行了湖南民革50年历史上就省委机关正副处长(主任)人选最多的一次民主推荐。竞争上岗演讲结束后,大家通过平时对每位竞争者德、勤、能、绩的全面衡量,结合演讲情况,无记名投票表达自己的意见。面对眼前的民主推荐票,手中的笔格外凝重。因为大家深知这“可圈可点”之间,每一票都可能决定着竞争上岗人员能否取得入围定岗资格。
在紧张的期待中,当刘晓同志宣布:所有竞争正副处长(主任)的同志所得赞成票数均超过所需入围票数时,会议室里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紧接着,十一届十次省委主委会议继续召开,根据本人志愿、民主推荐情况和工作需要,提出了各处室负责人的拟任人选。有关方面就密锣紧鼓地进行了组织考察和批准所报人选。5月12日至14,在省委机关大院内对拟任人选进行了任前公示。全新的方式、全新的效率。
5月15日,省委常委会举行十一届四次会议,在认真听取各方面情况介绍的基础上,就任命省委机关各处室负责人人选逐个进行表决,常委们严肃地投下了神圣的一票,结果,4位正处长(主任)和1位副主任人选都获得通过。其中,有2位处长还只有30多岁,是提拔使用。同时,按照三定政策,会议决定1位处长提前离岗、批准1位处长自愿提前退休。至此,标志着省委机关全面推进机构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5月29日,进行科级干部双向选择。根据本人所填志愿,由科级干部向省委专职副主委和相关处室负责人述职,处室负责人当场提出拟任人选。然后,省委主委办公会举行第六次会议,确定科级干部上岗人选。紧接着,肖芝泉同志主持召开了全体机关干部大会,总结这次“三定”工作。刘晓同志亲临讲话,高度评价这次“三定”工作的重要意义,相信通过竞争上岗,必将最大限度地激发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机关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把省委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
(四)
五月的潇湘,映日荷花别样红。
目前,4位处长、1位副处长已全部竞争上岗、科级干部也已双向选择到位,同时进行了全面轮岗。各处室干部交接工作,走上新的岗位、踏上了新的征程。这次“三定”历时3个多月,整个工作紧张有序、平稳推进,取得了圆满成功!
这次“三定”工作,是在中共湖南省委统战部的具体指导下进行的。中共湖南省委统战部举行多次组织各民主党派的同志学习有关政策,协调工作;派出有关负责人深入民革机关调研、了解情况、帮助解决问题。为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政治保证。
民革湖南省委领导高度重视。前后召开了4次主委会议、2次主委办公会、1次常委会进行专题研究、部署和决策。几位正副主委认真开展政治思想教育。特别是刘晓同志多次讲话、亲自作报告,肖芝泉同志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付出了很多心血。
这次“三定”工作是省委机关建设一个新的起步。刘晓同志满怀殷切的希望,高瞻远瞩地指出:从长远来讲,这还只是一小步。我们民革也要与时俱进,机关建设还要迈开大步,核心就是彻底转变陈旧落后的观念,牢牢树立服务的思想,坚决推行绩效考核,把实绩作为提拔使用干部的主要标准。机关能够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适应民革工作的需要,真正发挥枢纽和窗口的作用。
芙蓉国里尽朝辉。放眼三湘大地春风浩荡,民革工作一派生机勃勃,正以雄健英姿,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春华秋实,跨进阳光洒满大地的日子,一定会结出丰硕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