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湖南省委员会>参政议政

修建孙中山黄兴蔡锷铜像的建议

来源: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湖南省委员会  作者:  编辑:  2004-04-05 00:00:00
                         修建孙中山黄兴蔡锷铜像的建议
                               民革湖南省委会

     2000年,中共长沙市委、市政府打响了以根本改变省会面貌、做强做大长沙为目标的“世纪战役”。3年来,长沙城市建设高歌猛进,斥资170余亿元兴建近80项重点工程,造出一个新长沙。因保护历史遗存及人文胜景斥资早已过一亿元。 在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的同时,长沙保留了文化与文明的氛围。

    我们认为:长沙市作为湖南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中心,还要进一步充分利用长沙历史文化资源,提高长沙城市建设的文化品位,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走向世界。为此,我们建议在长沙市中山路、黄兴路和蔡锷路分别修建以辛亥革命时期三位伟人孙中山、黄兴、蔡锷的铜像,作为长沙标志性的城市雕塑。

    一、修建孙中山、黄兴、蔡锷的铜像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贯彻中共十六大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形式。
    中共十六大提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我们要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先进文化建设,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共同进步。

    江泽民同志指出: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国人民为改变自己命运而奋起革命的一个伟大里程碑。孙中山先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发出了“ 振兴中华”的呐喊,进行伟大的革命和实践,对近现代中国产生了巨大的震撼和深远的影响。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们为中华民族建立的历史功绩彪炳千秋!永远值得中国人民尊敬和纪念!

    孙中山是海峡两岸人民都尊敬的近代英雄人物。两岸要和平统一,对孙中山的共同怀念是有益的跨越障碍的心理沟通,有利于促进祖国统一大业。

   (二)、湖南长沙在辛亥革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黄兴是湖南长沙人,中国辛亥革命的重要领袖、革命家、军事家,中华民国的缔造者之一。长沙曾是黄兴革命活动的重要地点。1904年和刘揆一、宋教仁等在长沙组织了中国近代第一革命团体——华兴会。并曾在长沙秘密组织武装反清起义。

    蔡锷是湖南邵阳人。中国近代辛亥革命时期军事家,再造民主共和的元勋。蔡锷虽不是长沙人,但他青少年时就在长沙时务学堂求学,他还曾写下了一首《咏岳麓山》的豪迈诗篇:“苍茫云树直参天,万水千山拜眼前。环顾中原谁是主,从容骑马上峰巅”。同时,黄兴、蔡锷现都葬于长沙市岳麓山。

   (三)、加快城市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一个中心城市是否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它的文化资源、文化氛围。在一定程度上,城市以文化论输赢。加快城市文化建设,以提高文化品位和氛围来塑造城市形象,推动城市发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城市建设是一个历史范畴。任何一个城市的建设都应继承历史,立足当代,展望未来。成功的城市一定是在保持自己文化特色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的城市。与城市文化的发展相适应,市民的文化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城市进步的推动力,这是城市发展长盛不衰的关键所在。

    城市是文明的结晶。城市建设要充分保护和利用自然地理条件与历史人文资源,建设自然风貌与城市景观交融和谐的城市生态环境,营造整洁、绿色、美丽、现代、文明、友好、祥和、活泼、有序的氛围,使人们能深切地感受到历史人文的感染力。新世纪,中心城市建设应当做到大力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以构成现代化文化体系的主旋律,体现时代特色。
    同时,城市文化品味的提升,也有助于湖南旅游事业的发展。

   ( 四)、公开场所塑像是营造现代城市人文环境的重要手段。
    城市雕塑建筑是民族文化的一种重要代表。我国著名建筑史学家梁思成说:“建筑是人类一切造型创造中最庞大、最复杂的。所以它所代表的民族思想和艺术,更显著更强烈,也更重要,建筑上可以反映建造它的时代和地方的多方面的生活状况”。中国塑像有五六千年的历史传统。从越王感于范蠡的丰功伟绩“命金工以良金写范蠡之状而朝礼之”开始,历史上为国家民族建功立业,享受塑像、建庙殊荣的,不乏其人。

    公开场所树立塑像,既是社会纪念某些杰出人物的方式,也是倡导后人效法前哲的形象教材,因此历来受到重视。 名人雕塑的不断涌现,营造了城市人文环境,增添了艺术氛围。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巨变,城市雕塑再次受到青睐。

    (五)、长沙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还要进一步突出特色。
    郁达夫说得好:“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这是多么精辟的真知灼见!

    长沙是具有深厚湖湘文化内涵和鲜明历史特征的楚汉名城的独特风采,在长沙城市发展的历史上占有极重要的位置。但是,偌大省会城市长沙市的公开场所,除了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的中山亭外,还很缺乏作为近代革命史的标志性城市雕塑。

    没有历史的城市是苍白的。在星城日新月异的今天,挖掘厚重的湖湘文化历史底蕴以提高城市品位,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而城市雕塑这一形式,也已越来越多地为经营城市的决策者们所采用。 无论是黄兴路已建成的反映长沙风俗民情的“老长沙”系列雕像,还是即将建设的展览馆路的“辛弃疾与飞虎军”雕像,或是“朱张渡口”处立朱熹和张式的塑像,创意都无可非议。但是,以雕塑体现湖湘文化特色,再没有什么比为辛亥革命名人塑像更贴切、更有现实意义了。

    二、修建孙中山、黄兴、蔡锷铜像的具体设想。
    长沙市有中山路、黄兴路、蔡锷路三大老街,是建设三位伟人铜像的合适地点。名人塑像,布局要合理,要顾及街道特色,要考虑整体效果,注意将其融入周围环境。

    长沙市有中山路和中山亭。在中山路上建孙中山铜像,并在其基座上题刻孙中山经常提倡的“天下为公”四字,意义深远。黄兴是长沙历史名人,长沙市中心的商业老街黄兴路因之得名。在黄兴路步行街上建黄兴铜像,并在其基座上题刻体现黄兴精神的“笃实”、“无我”四字,是再合适不过了。长沙还有一条蔡锷路。在蔡锷路兴汉门地段建设蔡锷铜像,并在其基座上题刻他的咏岳麓山诗,既有诗情画意,也有历史意义。

    过去孙中山先生四座铜像是由日本友人梅屋庄吉捐建的。参照历史做法,我们民革作为继承和弘扬辛亥革命先烈们爱国、革命和不断进步精神的参政党,要多做工作。明年是辛亥革命重要领袖黄兴诞辰130周年。民革湖南省委决定举行一系列纪念活动,对全省民革党员进行生动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继承和发扬黄兴的遗志,为统一祖国、振兴中华而贡献力量。民革省委并决定捐建一座黄兴铜像作为纪念黄兴诞辰130周年的一项活动内容。其他两座铜像,则建议由政府或社会捐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