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湖南省委员会>近日要闻

民革湖南省委祭拜炎帝陵

来源: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湖南省委员会  作者:黄自荣  编辑:  2004-11-13 00:00:00
    11月5日,民革湖南省委常委会第十一届十次会议在株洲市炎陵县召开。与会全体同志怀着十分虔诚的心情,前往株洲市炎陵县(原称酃县)白鹿原,拜谒了亿万炎(帝)黄(帝)子孙所崇拜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始祖炎帝陵。

  
图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始祖炎帝陵墓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便以炎黄子孙自谓,尊炎黄二帝为共祖。“炎黄”,即指炎帝神农氏和黄帝轩辕氏。炎帝神农氏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传说他创制耒耜,教民耕种,奠农工基础;亲尝百草,为民治病,开医药先河;用火造福,制造乐器,倡导文明……受到历朝历代的无比敬仰和祭祀。史传炎帝晚年来到南方尝草采药,误尝“断肠草”而“崩葬长沙茶乡之尾”。在没有文字的时代,人们称炎帝为赤帝、火神、夏神、南方之神、火德之帝。公元前202,汉高祖刘邦在炎帝安葬之地设茶陵县。史书铨释:茶者,“山谷生茶茗也”;陵者,炎帝之陵。

  
图为湖南省人民政府祭炎帝文汉白玉碑

    炎帝陵位于湖南省东部炎陵县城之西17公里处鹿原坡塘田乡炎陵村太和山前,始建于何时以无法考证,但据史书载当不晚于五代前。宋太祖时于乾德五年(公元967年)诏命在陵前建庙,肖像而祀。清代康熙、道光年间均立过墓碑。历代对炎帝陵不失修葺,有史记载的大修达18次。经过多次整修扩充,到清代,鹿原陂已形成以陵庙为中心,包括天使馆、宰牲亭、崇德坊、飞香亭、咏丰台、味草亭、奉圣寺、胡真官祠等在内的建筑群以及供御祭官往返,长达10公里的御祭道、御祭官行馆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炎帝陵即列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按照清道光十七年的格局,对炎帝陵进行较大修整。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春秋.左传》有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炎黄始祖是中华民族始兴与统一的象征。

  
图为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民革湖南省委主委刘晓代表民革湖南省委向炎帝陵敬献高香。

炎帝之祀,始于黄帝,源远流长。并随着中华民族的壮大而丕显。《路史·后记》云,黄帝“崇炎帝之祀于陈”(礼祭)。黄帝以降,历代踵事增华,崇祀有加。官方祭祀始于周代。

  
图为出(列)席民革湖南省委常委会议的全体同志在炎帝陵庙前整队肃立。

  
图为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民革湖南省委主委刘晓代表民革湖南省委向炎帝陵敬献花篮。

    炎帝之陵偏处南方,远离王权中心,但陵寝之祭,却不晚于汉代。在唐朝时开始祭祀炎帝陵,宋朝自宋太祖建庙后定例为三年一大祭,清朝进行的祭典更加频繁,仅大祭就多达41次。历代帝王多亲制祝文遣官诣陵致祭,祈祝国泰民安。俎豆馨香,延续至今。
    民间祭祀更是香火鼎盛,绵绵不绝。

  
图为出(列)席民革湖南省委常委会议的全体同志向炎帝陵大殿香炉前敬香并鞠躬致敬。

    新中国成立以来,胡耀邦、陈云、江泽民等21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先后为炎帝陵题词;王任重、杨汝岱、王汉斌、彭佩云、李铁映、尉健行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到炎帝陵祭祀谒拜。湖南省人民政府于1993年起举行过五次大型公祭。株洲市人民政府从1995年起,每年重阳举办炎帝节并祭祀炎帝陵。炎陵县人民政府每年清明举行祭祀活动。

  
图为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民革湖南省委主委刘晓等同志在参观炎帝陵祭文碑廊时听取当地党政负责人的介绍。
     今年的重阳炎帝陵祭祖大典,由湖南省人民政府省长周伯华致文主祭,敬献高香。为了纪念炎帝的火德和首创音乐,首次增加了“汇五岳圣火,祭始祖炎帝”的“火祭”形式和“万人同唱炎帝颂”的“乐祭”形式。表达华夏儿女深深的敬祖情怀和实现祖国统一振兴的豪情壮志。凤凰卫视、湖南卫视及全国70家网络媒体对祭祖大典进行了全程直播。


                
              图为民革湖南省委名誉主委潘基石质为炎帝陵题词。


    近十年来,海内外炎黄子孙200余万人次(其中港澳台胞和华侨30万人次),纷纷前来谒陵祭祖,缅怀始祖功德,探索中华文明的源头,表达对祖国统一、民族振兴的强烈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