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革湖南省委常委刘鄂病逝
2004年12月12日上午,刘鄂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岳阳市殡仪馆举行。岳阳市政府副秘书长、岳阳市南湖开发区主任屈晓久主持仪式,岳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胡罗涛介绍了刘鄂同志的生平,刘鄂同志的女儿刘秦致辞答谢。
出席刘鄂同志遗体告别仪式的领导和来宾有: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民革湖南省委主委、湖南省侨联主席刘晓,中共岳阳市委副书记高克勤,岳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志刚,岳阳市政协主席张治雄,民革湖南省委副主委朱建军,中共岳阳市委常委、中共岳阳市委组织部部长盛荣华,中共岳阳市委常委、岳阳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李湘岳,岳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胡罗涛、郭健康、刘衍华、李观政,岳阳市政协副主席、中共岳阳市委统战部部长程谦逊,岳阳市政协副主席、岳阳市农工民主党主委刘应凯,岳阳市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瞿政祥,中共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罗志,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孙向宇、施已军、刘建湘,湖南省建设厅厅长助理杨伟军,衡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革衡阳市委主委石正宏,邵阳市政协副主席、民革邵阳市委主委贺显海,株洲市政协副主席、民革株洲市委主委段桂生,岳阳市有关委、办、局负责人,华容县委、县政府负责人,民革湖南省委各处室负责人,民革长沙市委、民革湘潭市委、民革岳阳市委有关负责人等,及刘鄂同志生前友好共500多人。
刘鄂同志病重期间,湖南省政协主席胡彪、民革中央办公厅、民革中央主席办公室致电慰问;中共湖南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部长石玉珍,中共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于来山,省政府副省长许云昭、省政协副主席、民革省委主委刘晓,原省政协副主席蔡自兴、民革省委副主委曹亚、肖芝泉、朱建军、刘清君、胡望宇、原副主委黄伟民,中共岳阳市委副书记、市长罗碧升、市委副书记高克勤、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志刚、市政协主席张治雄等党政领导曾亲往探视。
刘鄂同志病逝后,中共岳阳市委成立了以市委副书记高克勤为主任的、以岳阳市人大常委会、中共岳阳市委组织部、南湖旅游度假区、民革岳阳市委主要负责人为委员的治丧委员会。
刘鄂同志1945年10月出生于湖北恩施,长沙明德中学高中毕业后,下乡到江永县当知青劳动八年,后毕业于天津体育学院。曾历任教练员、科长、岳阳市体委副主任、岳阳市南湖风景区副主任、民革岳阳市委主委、湖南省政协委员、民革湖南省委委员、岳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革湖南省委常委等职。
附:
一、挽歌二首:浪淘沙•悼刘鄂先生
作者:黄自荣
云梦是家乡,纵横球场,南湖笳鼓动大洋。争指龙舟达彼岸,万众称觞。
参政谱华章,关注农桑,真知灼见卓三湘。十载辛劳如一日,只说寻常。
事业正开创,天降奇尪,三年搏击国之殇。万唤千呼留不住,痛断肚肠。
此日葬高岗,亲炙绕梁,凭栏独自酒难将。八百洞庭都是泪,俎豆馨香。
二、
——纪念民革岳阳市委刘鄂主委
民革岳阳市委会
龙舟竞渡唱大风,
南湖有情起歌声。
勤政为民做诤友,
巴陵大地写忠诚。
——谨以《赠刘鄂》一诗为题记
刘鄂主委是在2004年12月10日9时20分走的。在其夫人汪展虹女士、女儿刘秦的呼喊声中,在其兄弟姐妹紧握的手中,他的生命之火被死神悄无声息地吹灭。他辞世的前后几天,冬日的天空晴朗极了,太阳明亮极了。龙山景致依旧,南湖涛声依旧,但有一点最大的不同,那就是我们再也看不到他那熟悉的音容笑貌了。泪水再一次模糊了我们的视线,思绪再一次涌上我们的心头。
“推动龙舟运动的发展,这是我作为文体工作者毕生为之奋斗的事业。”
刘鄂主委在同事、部属、民革党员的眼中,是一个身材高大威武、个性特征鲜明、雷厉风行、坚定有力的领导者。他善于谋略,敢于决断。在他的身边整整工作了上十年的民革市委委员、机关干部深切地体会到了他这一领导魅力。他总是思路清晰、指示明了、沉着稳重、果断有力。民革党员为拥有这种类型的一位主委而自豪。
刘鄂主委总是朝前看、向前走,一副行色匆匆的样子。他言辞不多,不太谈及自己的过去,而他却有着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和令人艳羡的不凡业绩。在普通人的眼中,他充满了传奇色彩,而被多数民革党员广为谈论、引以为荣。他出身国民党时期高级军政人员家庭,祖籍华容县,出生于湖北省恩施县,成长在长沙市,下放到原零陵地区江永县,学成在天津市,工作在岳阳市,当过知青、工人、领导干部,人生之路颇为坎坷。1991年是刘鄂主委人生的一次重大转折点。当年,为了弘扬“团结求索,先忧后乐”的龙舟精神,为了提高岳阳市的知名度并搞好招商引资,中共岳阳市委、市政府决定举办第一届国际龙舟节。时任岳阳市体委副主任的刘鄂被抽调到大赛组委会参与了整个活动的全过程,圆满地完成了竞赛的组织工作,受到市委市政府的立功奖励。市领导慧眼识珠,将他调往刚刚成立的市政府南湖旅游度假区任党组成员(后任副主任)、文体局局长兼市龙舟协会副主席,专门负责一年一度的龙舟赛。从此,他和龙舟运动结下了不解之缘,和南湖结下了不解之缘,同时也开始了他人生事业的辉煌起点。
端午划龙舟、吃粽子是中国南方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一个重要习俗。龙舟文化,首先是一种地域文化、一种民族文化。把龙舟运动这种 地域文化现象与国际体育赛事融合、接轨,籍此逐步走向世界,影响世界,是刘鄂的一个梦想和追求。为此,他北上京城,南下香港,把世界和全国的重大龙舟赛事尽量申请到岳阳举办。如1993年世界华人华侨“炎黄杯”龙舟系列赛,1994年全国第七届“屈原杯”龙舟锦标赛,1995年第一届世界龙舟锦标赛等等。作为一年一度的龙舟节的常务副总指挥,他分管赛事的组织工作,每次都圆满完成了策划、组织、训练、接待等一系列的工作。特别是1995年第一届世界龙舟锦标赛,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了开幕式,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龙舟运动员、国际龙联官员、中外新闻记者云集岳阳,盛况空前。这时湖南省有史以来第一次承办这样高规格、大规模的国际性锦标赛。国际龙舟联合会专门聘请刘鄂担任本次大赛的“比赛总监”。在这次比赛中刘鄂训练的中国队不仅囊括了10项金牌,载入了龙舟运动的史册。而且整个赛事组织有序,其优良的场地,先进的设备,高超的竞技水平和热情周到的接待服务均受到国内外运动员和体育官员的高度评价。美国龙舟协会主席苏珊女士称赞说:“这是我参加的所有国际龙舟赛中,最激动人心的、最美好的一次龙舟赛。”国家体委水上运动管理中心的张清司长写信给刘鄂说:“我为度假区有这样一位领导而庆幸”。现在龙舟运动融体育、文化、旅游、经贸于一体,正以一种崭新的地域文化形态逐渐根植于有着丰厚传统文化渊源的巴陵大地,以其独特的魅力逐渐走向40多个国家和地区。刘鄂主委为推动这项运动的发展和普及作出了重大贡献。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谈论端午节,必谈及龙舟赛,谈论龙舟赛,必谈及岳阳,也必谈及刘鄂。
“ 搞好参政议政工作,这是我作为中共诤友应尽的责任。”
1998年元月,刘鄂当选为岳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职务的升迁,使他所登者高,所见者远,所怀者大, 同时也感到责任更加重大。
如果说发展龙舟文化,是刘鄂的理想和志趣所在,而因此充满激情和创造力的话,那么,开展参政议政工作,则是刘鄂的责任所在,这使他多了几分理性、审慎和严谨。
人大工作法制性、程序性、专业性很强,讲究准确、真实、严谨、可行,这正好符合刘鄂主委审慎少言的性格。但对他而言,毕竟是另一个崭新的工作领域。这一时期,他正分管南湖开发区的财政,工作十分繁重,但他仍花费绝大部分时间去学习人大基本知识、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在参加市人大会议、人大常委会议和主任会议审议岳阳重大事项时,他总是在会前几天、甚至几周前到各相关单位作细致的调查,掌握有关数据和事实。他有一个良好习惯:喜欢和人讨论问题,在讨论中综合,在综合中思考,在思考中创新。他曾多次对班子成员说过:“我就喜欢和你们讨论问题,这样才能综合各自的长处,发现新问题。”在人大的发言,他用的都是数易其稿的书面材料,言之有序、言之有据、言之有理。 如在一次审议市财政预算编制时,针对市财政局将预算草案预先提交少数市委负责同志审定而规避市人大实质性审议的行为,提出批评,指出这是一种 “走过场”的做法,应予纠正,体现了党外诤友对人民负责,对事业负责的铮铮风骨。
作为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革市委主委,刘鄂经常被邀请参加中共市委常委扩大会。在讨论决策岳阳的发展战略、重要工作、人事任免时,刘鄂主委总是肝胆相照讲真话。有一次《团结报》的记者去采访他,他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民主党派存在的价值最重要的一条是对执政党实施监督。”给了《团结报》记者非常深刻的印象,该记者说:“刘主委三言两语就抓住了事物的核心与本质。”但刘主委主张的监督不是对立性、简单化的监督,而是非常讲究策略和艺术,既要说出来,又要讲方法,既要使决策者听得进,又要在实践中行得通。这再一次集中体现了他一以贯之的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例如,在讨论岳阳市标志性工程南湖广场的建设时,针对个别领导急功近利地追求政绩而意欲大量动用财政资金的方案,刘鄂提出补充意见,对扩大建设资金来源、广场性质定位、管理方式进行再思考,他的建设性意见最终被吸纳实施,而使目前的南湖广场建设成为湖南省面积最大的生态性、文化性和群众性的市民广场。
刘鄂主委十分重视调研工作。他把调研成果看作是衡量民革参政议政水平和深度的一把重要标尺。自1998年岳阳市实行“市委出题、党派调研、政府采纳、部门实施”的模式以来,民革岳阳市委成立了参政议政领导小组,刘鄂亲任组长,亲自过问调研进展,即使是在病重的2004年8月11日,他还在养病的平江县幕阜山亲自主持了调研成果研讨会。会上,他在听取我们的汇报后,谈了几点自己的看法和设想,讲话过程不时被剧烈的咳嗽与喘息所打断,令与会者无不为之动情。6年来,岳阳民革的调研报告,年年受到市委书记、市长的批示,三任市委书记、多位市长要求有关部门认真采纳民革的意见,这是岳阳市各民主党派绝无仅有的事情。
善于发现问题,勤于分析思考,努力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方案,这是刘鄂开展参政工作的特点。在担任市政协常委期间,他自己动手撰写的《关于理顺开发区管理体制的建议》等获市优秀提案奖;担任省政协委员,他撰写的《关于城市社区建设的建议》的提案,获省优秀提案奖。
“抓好岳阳民革的工作,这是我作为一名民革党员必须履行的义务。”
1992年刘鄂当选为第三届民革岳阳市委主委,此后连任第四届、五届市委主委。任职十二年来,岳阳民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班子团结、坚强有力;支部活跃、制度规范;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政治参与热情被空前地调动起来.......岳阳民革因此在2000年被民革中央评为“全国先进集体”;云溪区支部、岳阳楼区支部分别在1999年、2004年被民革中央评为“全国先进支部”;民革市委的参政议政工作、祖统联谊工作多次受到民革省委的表彰。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刘鄂主委高瞻远瞩、持之以恒地抓民革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岳阳民革同志普遍认为:这是刘鄂主委任职以来做出的最重大的贡献。
管全盘、顾大局、找关键、做大事,是刘鄂主委突出的领导方法与领导特色。他首先抓了支部的挂牌工作。为支部争取办公场所和必要的办公经费。从1992年至1999年,岳阳民革14个支部全部挂牌办公,挂牌率100%;其次抓了支部工作量化目标管理,使支部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第三抓了党员队伍的教育整顿工作。在97年与99年期间,对少数长期不参加组织活动的党员,经反复教育仍不改正者进行了组织处理。上述三项工作均是具有创新性质的工作,开全国风气之先,岳阳民革因此受到民革中央和民革省委主要领导的关注和肯定。此外,刘鄂主委还建立健全与上述制度相配套的系列制度。如建立健全了支部主委与骨干的培训制度;建立健全了一年一度的全体党员大会;建立健全了参政议政机制等等,使岳阳民革的参政党机制逐步完善。
刘鄂主委还注意发挥自己的职位优势开展祖统联谊工作。在一年一度的国际龙舟节期间,刘鄂热情接待了来自美、英、日、德、意、瑞典、新西兰、马来西亚和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的龙舟队员、教练、官员,结交了一大批朋友。每逢新年,刘鄂主委都要收到几十封来自世界各地的贺年卡。在与他们的交往中,刘鄂主委总是一方面热情地向他们介绍岳阳的乡土文化和投资环境,以促进相互的文化交流和经贸往来。另一方面,他总是向港澳台的朋友积极宣传“一国两制”的方针,在情感上寻找共同点,加深了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有一位来自台湾碧潭队的龙舟教练曾激动地对他说:“这次来大陆参赛,看到这么辽阔的祖国,看到你们把这样大规模的国际龙舟赛组织得这样好,我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多年举办龙舟赛的经验,使刘鄂主委成了策划、组织大型活动的高手。他指挥若定,运筹帷幕,组织岳阳民革举办了迎港澳回归、庆祝民革成立五十周年、岳阳民革成立二十周年等多次大型活动,其中1999年承办的有18个城市民革组织参加的“沿长江城市民革服务经济建设会议”,争取财政拨款18万元,办得大气、隆重而热烈,这在全国地市级民革组织中都是不多见的。
由于建立健全了参政党机制,做出了引人瞩目的成绩,1995年民革中央副主席程志青,1999年民革中央副主席朱培康,2003年民革中央副主席李赣骝先后视察岳阳民革,对岳阳民革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勤政为官,老实做人,这是我作为一名普通人努力追求的人生价值。”
刘鄂主委的身上有许多优点,如谦逊、忠厚、善良、有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等,有的来自其家学渊源,有的来自其后天经验,其中最为闪光的是:勤奋、忠诚、奉献。
他勤学向上。他喜欢看历史、传记之类的书籍,读了一本好书,往往向我们推介、交流心得;他喜欢学习时政,对台湾问题有深刻的认识。他擅长以人大与民主党派的角度来理解、阐释党的理论、路线、方针与政策,他提出的岳阳民革应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参政党和怎样建设参政党”的问题,提出“民革如何参与推动建设政治文明”、“民革如何健全参政党机制,提高参政能力”的命题,紧扣时代主题,立意深宏,高瞻远瞩。他还应一些支部的邀请,给他们讲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龙山养病期间,他每天坚持练习书法,写作古典诗词,一些诗词意境优美、颇有水准。当我们称赞他的书法和诗词好时,他竟然象小孩子一样很不好意思。
他待人忠诚。在工作时间,他不苟言笑,正襟危坐,不怒而自威。如有人工作犯错,作风拖沓,他会马上批评,甚至十分严厉。一些部属与民革党员对他心存敬畏。其实,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是直筒子脾气,对事不对人,从无害人之心,从不对人抱有任何成见。在他的任期内,秦吉兵、任浩波、李晚林、蔡汇源、陈可娟、程思良、袁志宏等人相继得到提拨或重用,都与他的培养、支持和帮助分不开。刘铁山在他的支持下成长成为岳阳市开展民主监督的知名政协委员;岳阳楼区支部主委周述佩成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岳阳民革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骨干分子和积极分子。在业余时间,他憨态可掬,为人谦逊随和,有求必应,任何一个民革党员找他解决问题,他都会认真负责地予以答复。他生活十分俭朴,衣着朴素,常年穿着一种夹克衫.他从不出入歌舞厅等娱乐场所,只是到了他患病之后,才与身边的工作人员打打扑克,这成了他唯一可以排遣寂寞和病痛的方式。身体所受的折磨令他不堪忍受,但他从不溢于言表,他有着独特的幽默:他戏称自己是打球的教练,陈立新是打牌的教练,唐应生喜欢做庄、屡 败屡战的打法为“唐氏理论”。
他一生奉献。他视事业为自己的生命,总是倾心付出、全力以赴,要干就干出色,要干就干得最好。他组织筹办龙舟赛,一次竟连续40余天没有回家,办出了当时龙舟界的最高水平;他从事文体普及工作,曾被国家体委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工作者”;他从事民革工作,曾被民革中央评为“全国先进个人”。他总是把事情做到极致。由于长年累月的加班加点,很少休息节假日,他终于积劳成疾。即使如此,他仍不忘反映民意,为民解忧。为解决龙山居委会交通不便的问题,他几次向市委市政府反映情况;他还在今年的六一儿童节联系捐款,为两名失学儿童解决了小学阶段的所有学杂费。对付出很坦然,对成绩很淡然,对名利很淡泊,他常常说:“做人大与政府工作是为国尽了一点忠,做民革工作是尽了一点孝(其父曾为民革省委负责人)。”
刘鄂主委的一生,是坎坷曲折的一生,也是丰富多彩的一生;是敬业务实的一生,也是无私奉献的一生。他永远离我们去了,却以他非凡的品格铸造了一笔精神“财富”留了下来。这笔财富是丰厚的,我们将继承它搞好民革工作,以告慰他的在天之灵。这笔财富同时让我们心地真诚,生活充实,让我们拥有一颗敬业爱民的火热之心。
刘鄂主委,尊敬的领导,敬爱的师长,我们永远怀念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