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湖南省委员会>理论研究

做强湖南旅游经济推动第三产业发展

来源: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湖南省委员会  作者:陈位明  编辑:  2017-03-23 00:00:00

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党中央把旅游业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点领域。我省在建设旅游大省、旅游强省进程中,始终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准则,以市场为导向,引领资源转化和业态创新,一大批旅游景区正在推向全国、走向世界。我省旅游总收入跻身全国十强,排名进入第一方阵,争创了多个“湖南模式”,大力推进了“乡村旅游富民”、“红色旅游国际协作”、“智慧旅游便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重点的旅游富民工程,建设了一批具有山地和民族特色的新业态、新产品、新线路,促进了相关产业发展,对城市经济发展、劳动力就业、产业结构优化、国际交流的协调发展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湖南省旅游经济发展现状的基本情况

湖南山水风光秀美奇特,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民俗风情多姿多彩,旅游资源品类齐、是名副其实的旅游资源大省。五年来,我省旅游产业发展成功实现了“跨越千亿台阶、跻身全国十强、成为产业大省”三大目标,2014年我省接待国内外旅游者突破4亿人次,同比增长14.39%,实现旅游总收入突破3046.19亿元,同比增长13.58%,2015年目标近3460亿元。至2015年底,旅游饭店发展方面全省共有星级饭店617家,其中五星级18家、四星级66家。全省星级饭店平均出租率超出全国市场10%左右,连续三年居全国第一,全省共有旅行社789家,其中,出境游组团社33家,五星级旅行社8家。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10家,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点5家。在购物方面,全省形成了湘烟、湘酒、湘瓷、湘绣、湘茶、湘西银饰和毛主席纪念品等一批湘字号的旅游商品体系,评定了一批旅游购物示范点;在旅游演艺方面,长沙的影视文化、,酒吧文化、焰火文化、休闲文化全国驰名,《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韶山岀了个毛泽东》等旅游演艺节目,形成了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的“湖南现象”。不同于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作出旅游产业的新贡献,为推进湖南迈向中国旅游大省、国际旅游目的地贡献了力量。

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湖南旅游作为支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点产业,近年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对湖南经济的拉动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但是总体水平不高,与丰富的旅游资源及其巨大的潜力相比,与一些旅游发达省份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分析湖南旅游业发展中的不足,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呈待解决。

1、缺乏统一规划、行业竞争混乱。由于立项、报批、建设都在市县政府审批,因此在旅游景区开发利用中,普遍存在着重开发、轻规划,先开发、后规划的乱象,各地盲目开发资源,重复雷同景点项目,内容陈旧,缺乏创新,对游客缺乏吸引力,造成景区资源的浪费与破坏。其中灰汤温泉,平江水世界等这些具体案例都说明了湖南旅游产品的供需错位,产品的趋同,低水平重复建设使那些已成功的旅游景区陷入恶性竞争之中,导致行业的混乱。

2、行业服务质量低、整体水平不高。一是旅行社内部管理欠规范,二是与游客签订的旅游合同不规范。三是旅游专线宣传品价格偏低,甚至低于旅游成本价,景区高价岀售产品而质量得不到应有的保证,四是景区文明引导欠缺,个别景区存在利用迷信敲诈游客情况。五是有的景区存在相关安全信息提示不到位、景区客运车辆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

3、景区生态环境破化严重,景区开发特色性不强。人文资源是几千年来中华文化的传承,自然资源是上天赐予我们的额宝贵财富。近些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景区当地政府、旅游开发商等为了能够容纳更多的旅客、取得更大的利润而不遗余力地进行开发,过度开山建索道、修公路,核心景区内建宾馆等行为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也在利益的博弈中使一批依山傍水古朴民风村寨消失殆尽,更没有做到在保护中可持续发展。同时各景区资源的文化内涵挖掘不够,自然及人造景点较多,而参与娱乐、陶冶情操的高档次旅游项目严重缺乏。在景区开发利用过程中,没有进行细致的旅游资源与环境条件的调查、评价,忽视景区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

4、管理人才紧缺,培训保障滞后,部分景区管理人员的外语水平不高,著名旅游景区接待国际旅游者因语言障碍的短板制约了旅游的发展。目前我省本、专科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就业主要集中在涉外饭店和旅行社两大部门,景区内具有专业素质的固定从业人员比例偏低。景区的职业培训在内容、形式、优化整合各种教育培训资源等方面均落后于酒店和旅行社等旅游企业。使得现有人才的素质和能力发展已滞后于旅游景区发展。

5、宣传推介工作力度不强,没有整体品牌形象。旅游景区的开发利用是与具体的客源市场联系在一起的,只有能吸引到众多的游客,景区的开发利用才具有意义。一是湖南各景区客源市场的促销工作落后,普遍存在等客上门的现象。二是促销手段停留在一些常规、传统的促销手法上,忽视新平台、新技术、新网络在促销工作的应用,景区与旅行代理商之间、景区与景区之间的联动促销工作没有充分开展起来。三是没有充分利用好湖南文化传媒的现有平台,相比之下,同贵州省、山西省等推介工作创新,整体品牌推介力度差距很大。

对策与建议

根据调研发现影响湖南旅游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参照旅游景区品牌特色、大众消费固有的特点和规律,有效地优化配置景区的各种资源和协调景区的各种关系,推动旅游经济发展,带动第三产业,促进人力、财力、物力和信息资源的整合,提出了如下相应的对策:

1、强化规划、监督机制,科学谋划空间布局。一是在省内景区进行旅游资源及其他项目开发建设,均应严格遵守《湖南旅游资源综合开发总体规划》的要求,制定相应的旅游开发总体布局规划和专业详细规划,加强规划意识,规范编制规划程序,包括规划编制单位的资格认证、规划的内容要求、评审及审批手续等,保证规划的科学性、权威性。同时建立规划监督反馈机制,这是一个成功的旅游景区规划不可缺少的条件和保证,其作用在于通过监督反馈机制,一旦发现工作方向偏离原定目标,就要迅速调整工作步骤和方法,使景区开发利用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二是围绕一个中心长沙、一个龙头张家界,构建大长沙、大湘西、大湘南及环洞庭湖四大旅游板块实现提质增效、产业转型升级,探索“两型旅游”模式,建设美丽繁荣的湘江旅游经济带,打造东方“莱茵河”,弘扬生态文明,致力绿色旅游开发,高起点规划绿色度假休闲旅游产品、完善和旅游服务功能健全的区域。积极推进旅游产品精品化和特色化发展,培育区域旅游中心,打造品牌。适应形势发展,提高应对自费、自助和自驾“三自”旅游的应对、接待能力和水平,通过“互联网+”等信息平台,搞活旅游经济。三是加速建立与泛珠江三角洲旅游圈的对接与互动机制。湖南旅游要加快推进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发挥湖南旅游的区位优势和比较优势,积极对接与互动泛珠江三角洲旅游圈,特别是大湘南与大湘西要率先全面融入,打造这一经济圈的休闲旅游“后花园”,实现市场对接、产业对接、体制与机制、基础设施对接,营造旅游经济发展的多赢格局。

2、优化旅游发展环境,构建常态化发展机制。进一步完善与旅游业密切联系的相关产业,包括通往景区的交通,配给景区的资源和信息,供给游客的商品和娱乐设施等。重点整治组团社、地接社低于经营成本,以不实价格招揽游客,以不实宣传诱导消费,以不正当竞争扰乱市场的违法违规经营行为;旅行社、导游领队擅自增加购物点、强迫旅游者购物、所安排的购物场所掺杂掺假等行为,树立形象。制定并实施景区旅游服务、星级旅行社等地方旅游行业标准,出台与完善旅游行业地方法规,为全省14个市州旅游局配发旅游执法车,及时处理各项投诉开通“湖南旅游诚信管理系统”和“12301”旅游公益服务热线,组织开展公益宣传活动,优化全省旅游行业市场环境。

3、加强组织领导、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提升行业管理水平。旅游业的发展主要靠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形成省、市、县三级的工作格局:即成立一个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召开一个领导小组会议、召开一个产业发展大会、编制一套旅游规划、制定一套扶持政策、设立联合湖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基金、建立一套考核机制。打造智慧旅游、生态旅游、温泉养生、旅游度假区、旅游小镇等特色项目创建工作。

4、纳入重点规划,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强化整体形象要扩大湖南旅游的知名度,推动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在人才工作和整体形象推广体制和机制上突破,实行省人民政府负总责,市州人民政府具体抓落实。对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一方面坚持每年培训高级管理人员、业务骨干、导游,教育培训旅游使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提升,打造湖南旅游核心力。 另一方面要强化整个湖南独特的旅游形象,要强化联动效应。过去旅游促销习惯于散兵游战、各自为战的作法,现在要改变这一做法,做好三个联合:一是业内的联合。景区要与旅行社、酒店、车公司等联合做好产品开发、市场开拓的步伐,把主要客源地的旅行商请进来开发,把新闻媒体请进来采访,把摄影家、艺术家请进来创作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形象宣传和具体的市场营销。二是旅游与相关行业的联合,具体说就是景区可通过政府牵头把航空、铁路、公路交通拉进来,用交通这根“线”把产品和市场串起来共同去设计线路、组合产品,把价格和营销的优势发挥出来,开拓更大的市场空间。三是省际间的联合。湖南省与周边地区推动客源互动,资源互补;面向共同的国内外市场联手开发和推介有市场前景的省际旅游产品,形成区域性品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