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湖南省委员会>理论研究

刘晓:抗战老兵口述史将成重要历史文物

来源: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湖南省委员会  作者:来源:湖南广播电视台-法制周报  编辑:  2012-08-08 00:00:00

刘晓委员在阅读本报相关报道

  全国政协委员刘晓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就涉及民生保障等问题发表见解
  
  刘晓:抗战老兵口述史将成重要历史文物
  
  本报特派记者 朱春先 北京报道
  
  电话那头传来平稳的声音:“你来吧。”
  
  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民革湖南省委主委刘晓,自从3月1日抵京后,就成为各大媒体争相采访的对象。就在《法制周报》记者进入刘晓房间的前两分钟,湖南一些媒体的记者刚刚结束对他的采访。
  
  没有休息,看到本报记者,刘晓说:“你直接问吧。”此时,离下午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的开幕式举行仅有两个多小时。
  
  “这次会议的重点仍然是民生问题,我们带来的提案,也侧重于关注民生。”刘晓说。
  
  在一个多小时的采访过程中,刘晓就社会工作标准化、社会救助的规范化、尊重网络民意与识别虚拟网络民意的重要性等话题,进行了详细阐述。刘晓还对本报持续关注中国抗战老兵的报道给予了高度评价,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撰写提案
  
  积极推动社会工作标准化
  
  《法制周报》:推动社会工作标准化和社会化一直是您力倡的重点。这次会议您提交了这方面的提案吗?
  
  刘晓:2月14日下午,湖南省委书记周强主持省委常委会议,讨论审议了《湖南省改善民生实施纲要(2011-2015年)》(以下简称《纲要》),这个《纲要》确定了未来五年全省改善民生工作要达到的目标,各级地方政府也有一个实施目标。怎么样来实现这些目标?关键要靠标准化去完成。我们民革省委与有关部门合作,开展了社会工作标准化、社会化的实践。目前,这个工作的计划由长沙市雨花区制订出来了,下一步主要是怎么去落实。这次在会上,我会就这项工作的开展交一个提案。
  
  低保人群“社会救助”
  
  可匡算比例目标
  
  《法制周报》:每年的“两会”期间,代表和委员都会关注一些特殊人群,其中包括城乡低保人员。在今年的“两会”提案中,我们已经注意到有委员提案,要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的委员从法制建设的角度,提出要出台相关专门的法律,来规范这一工作。对此您怎么看?
  
  刘晓:对丧失劳动能力、没有家庭收入的城乡低保人群进行社会救助,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对全国7000多万城乡低保人群实施救助,我们国家从来就没有含糊过,民政部有一个社会救助司,每年投入800多亿元用于这项工作,这应该是民政部花钱最多的司,地方配套再投入数百亿元,合计一千多亿元用于这项工作。
  
  用法律约束这项工作,非常困难。各省的财政情况不一样,各地的低保人群的实际情况也不一样,这本身是政府的职能。但形成一个具体的目标,倒是很有必要。比如,财政部在审议财政预算时,切多大的“蛋糕”或者说占GDP的比例多少去用于这项工作,可以提出具体的约束性条件。
  
  对虚拟网络民意
  
  应有清醒判断
  
  《法制周报》:春节以来,互联网上掀起了一股微博打拐的热潮。这场由随手街拍以解救流浪儿童引发的网络事件,在全社会产生了强烈的反响。有人认为,这是一场由网络民意推动的打拐行动,背后体现的是民间的力量。
  
  刘晓:首先,“网络打拐”这个说法不准确,不能对从事乞讨的人群,包括确因家庭条件困难,家长自己带小孩乞讨的行为简单地一打了之。如果确实是(有人)拐卖儿童,利用他们乞讨并据此达到个人的目的,那就是一种有组织的犯罪行为,应该列入坚决打击的对象。如果(上传微博的人)能认真调查,为公安机关提供线索,不失为公民的一种责任,但如果仅仅只在微博上发表一些言论,强烈的呼吁之类的情绪发泄,这就有可能伤及到一部分人的基本权利。
  
  这部分人确实家庭困难,希望通过乞讨改变生活状况,这是他个人的权利。(微博打拐行动)用声讨的形式,对所有乞讨者一打了之,十分地不恰当。如果(微博打拐行动)发起者充分发挥积极性,来协助公安机关破案,我会表示十分的敬佩!
  
  其实,有时候“网络民意”并不是真正的民意,而是一种虚拟的民意。对此,要有一个清醒的判断。
  
  关注抗战老兵
  
  是对历史负责任的行为
  
  《法制周报》:有这样一个特殊人群,他们曾经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担当起了保家卫国的责任,用鲜血抵御外辱,这群人就是至今健在的一批抗战老兵。《法制周报》作为一个有历史责任感的媒体,从2010年春节过后,便推出了大型的系列报道,在全国范围内寻访最后的抗战老兵。这一工作持续至今,已经做了20余期报道,走访了亲历著名抗日战事的幸存者20余人。这些老人现在年纪最小的都已90高龄,最年长的近100岁,抢救他们口述的历史,不仅是对当事者的尊重,更是对历史的负责任。您对此有何评价?
  
  刘晓:应该说,对幸存的抗战老兵,从概念上已经有了一个突破。各级政府已经在作一些安排。据我所知,湘潭的卢庆贻老人(本报曾以《浴血46天:衡阳保卫战中的16岁报务员》进行详细报道),每年政府都安排了2000元的慰问金;重庆的一个老兵现在已经送往福利院安享晚年;常德会战的幸存者吴淞(本报曾以《抗战老兵出家为战友亡魂守灵》进行报道),如今已进入德山乾明寺修行,等等。更多的抗战老兵都受到了当地政府的关注,从生活上进行关照,这是一个好的现象。
  
  推出“寻找最后的抗战老兵”系列报道,这项工作很有意义。你们通过走访全国各地至今健在的抗战老兵,挖掘他们当年英勇抗日的故事,既是重温那段历史,具有爱国主义教育意义;同时又是一个对口述历史的抢救和保护。这些真正的英雄现在都是90岁以上的老人了,我们希望他们健康长寿,但随着时光流逝,老兵们会越来越少。趁他们尚健在的时候,收集他们的口述历史和珍贵纪念物,就是一种对历史负责任的精神。你们现在收集的资料,包括他们口述历史时的音像资料、纪念物品、书信来往,将来都是不可多得的珍贵历史文物。
  
  积极推动
  
  湖南筹建抗战纪念馆
  
  《法制周报》:我们知道,作为民革湖南省委的主要负责人,您近年来在推动建设辛亥革命纪念馆和抗日战争阵亡烈士纪念活动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下一步,您还将有哪些主要计划?
  
  刘晓:在抗战胜利65周年之际,衡阳会战所在地衡阳市人民政府,举行了一个大型的公祭仪式,公祭衡阳保卫战的烈士;而在常德会战所在地的常德,也举行了同样的公祭仪式,这在两市的历史上都是首次。这在以前都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两个地方的公祭仪式,都是我宣读的祭文。
  
  目前,我正在做一个工作,积极推动筹建辛亥革命纪念馆。这个事情完成之后,我们要力争筹建湖南抗战纪念馆。在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希望这个事情有一个着落。
  
  对以生命和鲜血捍卫祖国的抗战老兵,我们不能忘记。希望全社会都来关爱抗战老兵,让他们的晚年生活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