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湖南省委员会>参政议政

加大科技投入、赢取核心竞争力

来源: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湖南省委员会  作者:民革株洲市委  编辑:  2012-03-12 00:00:00

——株洲在新起点上行进

    善于把握的人把挑战转变成机遇,准备不足的人会使机遇转变成危机。株洲近两年的变化和市民幸福感的提高,证明本届政府具有极高的战略远见,具备实现即定目标的组织和管控能力。目前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国家竞争风起云涌。正值株洲规划和实施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本文基于基层的感受,总结分析株洲社会综合管理进步,提出加大科技投入,建设我市核心竞争力,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建议。

    一、株洲城市及科技发展现状分析

    近年来,株洲全力推行“科教先导”战略,把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作为突破口,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了株洲又好又快发展,城市的承载力、吸引力、带动力、凝聚力和综合实力越来越强。据统计,目前株洲城市化水平达到50.3%,高出全省平均水平7.1个百分点;城市绿化率达到50%,成功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正在创建国家交通管理模范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等。

    不仅株洲市民感到幸福自豪,在株洲工作的外国专家深深感叹株洲变美了;在莱茵河畔,株洲人自豪告诉与会国际友人,株洲湘江风光带比莱茵河更美。总的来说,株洲城市及科技发展呈现如下特点:

    1、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城市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回顾“十一五”,株洲于2009年提前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GDP过1000亿元、财政收入过100亿元、城区面积10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100万的“四个一”目标,并超额完成“十一五”各项目标任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跨入历史性新台阶。重要举措有:实施“5115”工程,打造5个过100亿、10个过50亿的旗舰企业;打造“5大千亿产业集群”,培育轨道交通、汽车、航空、服饰、陶瓷千亿产业集群;推进“5大百亿工程”,加快建设神农城、湘江风光带、职教城、华强文化产业基地、物流园等重大项目等。纵观株洲近年来的发展变化,可谓是发展战略喜人,发展势头强劲,城市建设品位、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株洲人民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幸福指数大幅提升,株洲已成为一座真正走向世界,全国闻名的新型化城市。

    2005-2009年中国294个城市综合竞争力排行榜中株洲近五年排名

城市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株洲

93

93

99 

91

82


备注:数据来源于2010年4月26日社科院发布的《2010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

    2、不断加强科技投入,技术创新力大幅提升。

    近年来,株洲科不断加强科技投入,以项目争资金、引技术、促发展,科技水平取得了显著提升。据统计,2009年全市取得国家、省级科技项目70多项,部省资金超亿元;2010年取得80多项,争取项目资金3亿元;市级2010年科技投入超过了3000万元等,并以项目建设推动了新型产业规模化、优势产业高端化、特色产业集群化、两型产业绿色化发展。同时,大力实施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计划,2009年全市获得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38项、争取经费2560万元,2010年获得45项、争取经费3400万元,项目和资金数连续五年大幅增长。大力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注重知识产权创新,实现技术研发机构数量、专利申请量大幅增长,仅2010年,全市新增国家、省级、市级技术中心7家。全市专利申请量突破2000件,同比增长19.6%。

    3、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经济带动效应突显。

    近年来,株洲把握住了国家发展的步伐,加大科技投入,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突出关键产业、关键领域的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率达80%以上,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超过50%,居全省前列。通过不断实现科技成果转化,有力带动了株洲市的国民经济,高新技术产值连年上台阶,2008年实现462亿元,2009年突破500亿元,2010年实现787亿元,同比增长34%,高新技术增加值等新型工业化考核指标稳居全省第二,科技带动能力全省领先,经济效益显著。

    二、株洲加大科技投入的必要性分析

    2011年6月,在湖南省委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上,湖南省委书记周强指出,湖南要努力推进创新型湖南建设,长株潭地区要成为科技创新的示范区。而株洲历来是全省、乃至全国科技创新的先锋城市,也必将在未来的科技创新示范中成为全省重点。因此,株洲加大科技投入是落实国家、省、市战略的必要举措,同时加大科技投入也是城市科学发展客观需求。

    1、加大科技投入是国家战略发展目标。

    2011年7月13日,科技部发布了《“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规划明确了“十二五”科技发展的主要目标。规划要求,研发投入强度大幅提高,全社会研发经费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提高到2.2%。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投入持续增加,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明显提升,科技创新投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展。

“十二五”时期科技发展主要指标 

指标

2010年

2015年

研发经费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 1.75     2.2 
每万名就业人员的研发人力投入(人年) 33 43
国际科学论文被引用次数世界排名(位次) 8 5
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1.7 3.3
研发人员的发明专利申请量(件/百人年) 10 12
全国技术市场合同交易总额(亿元) 3906 8000
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 13 18
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 3.27     5

    2、加大科技投入是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必要途径。

    产业发展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产业优势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核心竞争力,而产业优势又体现在产业的科技竞争力。当“山寨”手机在中国风靡一时的时候,苹果公司依靠高科技的系列手机产品快速占领市场,并获取了巨额的利润,再次让中国制造业见证了科技的力量。目前,随着经济“全球化”水平日益提升,国内市场也急剧国际化,越来越多的国外企业参与到中国各行各业的竞争中,对中国企业来说,“全球化”能够快速的学习到国外先进的科技技术,但也时刻让我们感受到在核心科技上的差距。国家科技部部长万钢在2011年浦江创新论坛演讲中提到,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科技含量不高,技术储备明显不足,创新能力难以支撑作为经济大国的健康持续发展。因此,加快科技发展,提升产业优势,对国家和城市竞争力都刻不容缓。

    我市虽然在轨道交通、汽车、航空、服饰、陶瓷五大核心产业建立了较大规模的产业集群,但是科技竞争力优势还不够突出,科技含量、技术储备、创新能力都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提升。要提升核心产业竞争优势,从而有效提升城市竞争力,必须加大科技投入。

    3、加大科技投入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

    科技是支撑株洲市发展的主要力量。株洲市将“科教先导、产业转型、城镇带动、民生优先”确定为四大实施战略,明确了发展科技在城市发展中的首要位置。纵观国内各个城市发展战略,也纷纷将发展科技确定为重大战略,并纷纷制定了中长期的科技投入计划。如:广州市政府专门设立了“高层次人才专项扶持资金”,计划5年内投入10亿元,组建了广东中大一号、科信红土等2个创业投资基金,募集了6亿多元资金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厦门市十二五规划指出,到2015年,厦门市全社会科技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达到4%,地方财政科技投入占同级财政可安排财力支出的比例达到6%以上。而株洲市该比例2009年为1.68%,虽然在全省居于第一,但是对比国内先进城市还有一定差距。因此,加大科技投入是实现株洲市“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重要支撑。

    三、加大株洲科技投入的建议

    结合新的形势,立足新的起点,建议我市加大科技投入,引导株洲科技与产业持续良性发展,牵引科技竞争力持续提升,具体建议如下:

    建议1:加大市级财政资金科技投入,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引导全社会科技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提升到4%以上。

    全社会科技研发投入是加快科技发展的基础,目前我市这一指标还处于全国平均水平附近,急需快速提升。按照创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县(区)的要求,加大我市财政科技投入,确保地方财政科技投入的增长速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速度。并通过其引导作用,拉动企业快速发展和产品平台的快速形成,促进全社会科技研发投入的快速提升,形成城市科技竞争力。

    建议2:市级财政科技投入继续向轨道交通、新能源、新材料等优势产业倾斜,力争打造几个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旗舰企业。

    在轨道交通、新能源、新材料领域,通过多年的积累,株洲市已经打造了数个国内领先、国际有影响力的企业,并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和品牌优势。通过市级财政科技投入的倾向,推动优势产业继续快速发展,打造产业集群,是提升城市竞争力、影响力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策略。

    建议3:完善科技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打造人才聚集“洼地”。

    人才是第一要素,科技竞争力是建立在有竞争力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之上。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创造更多优惠条件吸引科技创新人才。鼓励企业加大人才引进的投入,并依托国家、省、市等重大人才培育计划和重大科研、建设项目,培育一批专业人才和领军人才。建立和完善科技领军人才启动资金机制、科技人才政府津贴制度等,迅速聚集和培养大批科技人才,强化科技发展的基础。

    建议4:加强科技法制建设,完善科技管理体系。

    建议研究制定推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加快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培养等激励创新创业的政策法规;开展科技法规执行情况的调研和监督检查,确保财政科技投入的足额落实和经费的合法使用;认真落实专利保护条例,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完善科技管理体系,健全科技计划运行绩效评价体系,推行科技项目招投标制和课题制,全面实行科技项目专家评估、评审制度和管理责任制;完善科技合作机制,运用科技人才、技术和装备,加快新技术、新成果的引进开发。

    建议5:加大科技奖励力度,建立科技创新基金,促进重大科技进步、科技成果产出及转化。

    加大科技奖励力度,设立并完善相关科学技术奖,重奖在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有突出贡献、创造巨大经济效益的科技人员。设立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专项资金,引导、支持企业积极申报国家、省、市各类科技创新及产业化项目,积极利用国家、省、市科技及产业化资金。建立科技创新基金,支持我市高新技术企业、中小型民营科技企业、科技龙头企业等科技创新创业活动和产业化工作。强化政府宏观管理,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强的创新型产品,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建议6:加大新闻宣传工作力度,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营造科技创新氛围,引领城市各个战线一同创新进步,共同建设创新型城市。

    目前,我市已在科技创新奖、青少年科技创新、科技领军人才等方面积累了许多成果及经验,可进一步加大新闻宣传工作力度,结合科技成果实际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加强舆论及社会影响力,营造我市科技创新氛围。同时,引领我市公共管理等其他战线一同创新、进步,共同建设创新型城市。

    科技改变命运,科技推动人类进步,株洲强大的综合竞争力亦离不开科技的创新,而创新的动力离不开资金的保障,加大科技投入,激励科技创新,株洲的未来一定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