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精品创作集群发力,实现文化武冈跨越突破
—— 对武冈市当前文学艺术发展现状的调查和思考
一、武冈市当前文学艺术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武冈历史悠久,文化丰厚。自西汉建置以来,历经县、军、路、府、州和侯国,距今已有2200余年。综观千年古城,可谓人杰聚至,诗文如海,诸多历史文化名人在这里留下了令后人吟诵不绝的诗词歌赋。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武冈编印了《都梁文钞》,1992年又重新编辑出版了湖南省第一部大型地方文钞 —— 《都梁文钞今编》,以至2009年5月,武冈市委宣传部和武冈市文联联合编辑的大型文萃《武冈新韵》,历经组稿、编辑和筛选,至2010年11月正式出版发行,共耗时一年半时间,全书收入作者有558人,诗词997首,文267篇,可以说是湖南当代第一部地方文抄,均更进一步彰显了武冈文化的丰厚底蕴。
武冈市文联成立于1984年,是中共武冈市委领导下的由全市各文艺协会组成的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文艺界的桥梁和纽带。新世纪的到来,给武冈文艺工作提供了新的契机和广阔的舞台。为打造历史文化名城,武冈市委、市政府加强了对文艺工作的领导。2002年,武冈市文联从宣传部分离出来,正式作为一个独立的正科级单位行使工作职能,办公条件得到改善,办公经费得到增强,在职人员由1人增加到现在的4人。文联的工作职能得到了更好的发挥,全市文艺队伍愈加活跃,继书法、摄影协会之后,作家协会、音乐协会、美术协会、曲艺协会相继成立。目前,武冈文艺人才辈出,星汉灿烂,全市各文艺协会总人数为518人,其中国家级文艺人才2人,省级文艺人才60人,省邵市级文艺人才共计100余人。
文学创作方面:文坛老将佳作不断,文坛新秀锦上添花。早期代表作家有龙世辉、潘吉光、刘虔、鲁之洛等,稍后的代表作家有周宜地、曾维浩、张小牛、黄三畅、何汉斌、唐漠金等;当前有代表性的作家在小说方面有刘奇叶、黄祥明、钟连成、郭子非、朱若松、张开华、夏百胜、黄生开、周孝成、肖友林等;诗歌、歌词方面有周飞跃、熊烨、刘雄心、曾周雄、唐国光等;散文、报告文学方面有殷春华、易庆国、刘新华、唐文俊、黄三丛、周家平、许名幸、王文追、向南国、苏飞云等;文艺评论方面有许新民、张先军、夏太锋、邓振等,杂文方面有张明业、程谦、潘泽湘等。近年来,每年出版个人专著3部以上,现武冈市共出版各类专著50余部。如该市本土作家群中之佼佼者刘奇叶近年来更是卯足劲力,厚积薄发,一次又一次摘取创作之硕果,先后在全国各地报刊发表作品200万余字,出版著作9部,先后夺得了《中国作家》优秀作品三等奖、2007年度全国散文奖、《人民文学》全国征文优秀奖等一个个为武冈文学艺术增光添彩的非凡荣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刘奇叶的散文还作为武冈本土作家群中唯一一名作家入选中国文联《精品文萃》和《湖南新时期30年优秀文学作品选》等权威选本,他的乡土文学语言风格被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湖南乡土文学语言风格散论》作为湖南当代乡土文学作家代表之一重点论述和推介,在湖湘文艺界产生重大反响,当之无愧地成为湘西南地区乃至湖南一颗撩人眼目、大放异彩的文学新锐之星。书法美术方面:现有会员150余人,邓虎、夏代云、毛立忠等人的书法作品早就闻名遐迩;李茂林、赵建平、张小明、钟国林、夏佳、钟利民等人的书法作品多次在省以上书法大赛中获奖;音乐方面同样成绩显著,周飞跃、陈立海、刘顺祥等人创作的词曲多次在全国歌曲大赛中荣获金奖,其中王晋作词、刑卫民作曲、谭凌风演唱的《幽兰传说》角逐2009年中国原创流行歌曲大赛获华南赛区一等奖,在央视音乐频道展播;摄影方面邓成镜、肖时玉、张紫燕、吕时平、周芳华、项庆湘、粟新贵、段贤松等人的摄影作品在省内外具有广泛影响,特别是武冈市中国摄影协会会员张清澍创作的作品《龙脊神韵》获全国金奖,并有27件摄影作品入选中国摄影家协会举办的“三山风光”作品集;曲艺方面,曾艺、肖子和、刘新华等人的作品多次被改编参加省、市文娱活动演出,其中小品《砸电脑》获得湖南省曲艺联展二等奖。
克服种种困难,定期出刊文学刊物。2003年7月,在武冈市文联、市作协力争上级新闻出版部门的支持下,创办《武冈文艺》,每年出刊6至9期,给广大作者提供了发表作品的一块园地。2007年8月,《武冈文艺》改刊名为《都梁风》,一直以来,武冈市文联始终坚持“宣传武冈”和“展示武冈文化底蕴”的办刊宗旨,为培养本地文艺人才,多出精品力作做出积极的努力,从多方面筹措经费,克服经费困难,办刊人手少等问题,并试将《都梁风》定位为双月文学刊物。刊物创办以来,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广大读者的好评。
开全市之先河,建立武冈文艺网站。从网络文艺发展趋势出发,2009年5月,按照邵阳市文联的通知要求,武冈市文联提高认识,抓住契机,建立了该市网络文艺工作平台。2009年8月27日,邵阳市文联为推介武冈经验,特将邵阳市网络文艺工作座谈会放在武冈召开,邵阳市文联主席、作协主席张千山对武冈市文艺工作和网络文艺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文艺活动异彩纷呈,成果丰硕。近年来,武冈市文联通过开展一系列文艺活动,活跃了文艺氛围,丰富了市民文化生活。如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在武冈市委宣传部的领导下,武冈市文联分别配合举办了“祖国颂”合唱歌咏赛、“满园春色颂祖国”大型典艺晚会、“武冈人唱武冈歌”王城广场歌手赛、“夕阳红”文艺晚会等系列庆祝活动,以及精心组织了历年全市春晚和其它节庆等文艺活动,特别是2011年9月6日,“放歌红土地”活动启动仪式暨首届湘西南(武冈)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节的成功举办,将武冈文化天空抹上了绚丽的色彩。
近年里,由于中共武冈市委、武冈市人民政府的关心重视,武冈市文艺事业进一步繁荣发展,文艺工作的社会影响进一步扩大,文联工作有了明显起色,得到了上级的肯定和社会的好评。如2006年、2009年度,该市文联两次被评为全省文联系统先进单位。当然,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武冈市文学艺术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不少,与上级的要求、人民群众的期待和事业发展的要求还存在较大的距离。主要表现为:1、不少人对文学艺术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甚至认为可有可无,不足轻重。2、经费投入不足,经费短缺,后勤保证跟不上。3、边缘化现象使文艺工作者对从事文艺事业的信心不足,不少文艺作者受社会思潮的影响和生存的需要,淡化甚至放弃了对高雅高尚艺术的坚守与追求。4、文学艺术为大局服务的职能还发挥不够。5、文艺作者队伍还有待扩大,素质还有待提高。6、在扶持和力推拔尖文艺人才上欠缺优化环境。7、弘扬主旋律的精品力作不多等。这些困难与问题,致使武冈市文学艺术发展和 文艺创作的环境一直处于劣势,由此严重阻碍了文学艺术工作者生产精品力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严重阻碍了解放和发展艺术生产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该市文艺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繁荣文艺精品创作,必须有一个良好的文化发展环境。面对响当当的一个千年古城,“文化武冈”内涵和活力应该如何得以全面诠释与释放?又如何实现跨越突破?尤其是今天武冈在加快建设湘西次中心城市步伐的同时,应该如何进一步发挥文艺工作职能和文学艺术的功能及其主导作用等,的确值得思考和研究,是摆在该市人民面前一个迫切需要加以解决和克服的问题。
二、对武冈市文学艺术繁荣发展实现跨越突破的对策与建议
新的形势,新的需求,需要新的举措。针对武冈市加速以建设湘西次中心城市为目标,武冈市文艺工作如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发展自身,为该市成功打造湘西次中心特色城市而打响文化武冈牌,促进该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和进一步繁荣文学艺术实现跨越突破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探索。
(一)积极将武冈市文学艺术的发展融入中共武冈市委、武冈市人民政府的中心工作,组织开展各类文艺主题活动。 一是结合当前该市定位于湘西次中心城市的发展机遇,由该市市委、市政府须硬性出台惠文政策,鼓励和扶持文艺工作者通过文艺作品的形式宣传武冈、推介武冈、提升武冈的知名度、美誉度,组织作家、艺术家特别是国家级文艺人才精心创作一批精品力作,致力打造文化武冈的高眼界、大视野,建设文艺大市、文化强市;二是深入挖掘武冈市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围绕本土的历史名人、历史文物、民间生产生活习俗等民俗文化开展采风活动,组织相当的精品创作。如利用历史文化古迹中山堂、浪石古民居群申报为国家历史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向全国人民推介和弘扬武冈文化;三是中共武冈市委、武冈市人民政府每年至少听取文艺工作专题汇报和组织现场办公一次以上,让全市人民深刻认识和十分尊重文艺和地位和作用。
(二)要进一步加大对文艺事业的投入。 投入是解决文艺事业又好又快的关键所在。当前武冈市文艺事业的投入与周边邻县相比,尚有很大距离。如隆回县对文艺事业非常重视,除每年财政拨付十几万正常办公经费外,隆回县政府还每年给各文艺家协会预算安排专项经费1万元,年底再设重奖奖励有突出成就的文艺工作者,洞口县则每年拿出10万元以上用于表彰县级“五个一”优秀作品奖和成绩突出的文艺家。除加大经费投入外,中共武冈市委、武冈市人民政府还应加大对文艺工作硬件建设的支持力度,如支持创立该市作家创作基地,解决书法、美术、摄影、曲艺、音乐协会建立展览厅、演艺厅等文艺活动必须的场所。
(三)、切实加强文艺队伍管理和队伍建设。 一是认真落实中宣部、中国文联提出的“培养四个一批”(培养一批文艺管理人才、培养一批文艺骨干、培养一批各艺术门类带头人、培养一批本土名人)的要求,积极挖掘和发展文艺新才,壮大文联力量,如武冈市2名国家级文艺人才完全可以作为“培养四个一批”人才申报和加强培养。二是进一步加大对各文艺协会的管理、服务和指导的力度,整合和指导建好组织健全、活动正常、活动强劲、魅力四射的文艺协会。三是结合武冈市著名景点和乡村旅游,开展特色文艺节目评比竞赛,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地域文化特色,开展特色文艺村镇的创建,打造一批特色文艺社区、文艺乡村。
(四)大力优化 文艺精品创作环境。文艺精品,实际是一个地方的文化实力的重要显示和标志。繁荣文艺精品创作,有利于进一步培育和弘扬与时俱进的武冈精神,用优秀的文艺作品激励全市人民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促进该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利于进一步打响武冈文化品牌,培养和造就更多的优秀文艺人才,促进武冈文化实力和竞争力的提高。千年武冈,究竟能不能推出一批经得起历史检验、群众检验和市场检验的精品力作?关键还在于武冈市繁荣文艺精品创作的环境好与差。如果武冈市领导从优化文艺精品创作环境的高度上予以重视,武冈市党政部门认真实施市文艺精品工程,把艺术精品创作纳入本地文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加强艺术创作规划,注重人才队伍建设,制订扶持政策措施,加大经费投入力度,为繁荣创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唯此,武冈市文艺精品创作集群发力,可以说为期不远了。
(五)筹划和舍得花力气为国家级拔尖文艺人才营造良好环境。 近年里,武冈市文艺战线只片面强调人才的引进和所有量,却不注重为人才能力的发挥提供有利条件或者更大舞台,导致人才花瓶化、鸟笼化,造成了人才的巨大浪费。最明显的是,武冈市目前有2名国家级文艺人才,完全是该市最拔尖文艺人才,理当筹划和舍得花钱花力气将他们列入武冈市重点人才关注和培养工程,为打造成国家级文化名家和新锐力量夯实基石。当今全国各地都在力推名家新锐,加快形成文化名人效益。如周边邻县洞口着力推出70后作家周伟,隆回县推出文学湘军五小将之一马笑泉,绥宁县推出儿童文学作家陶永喜,新宁县推出青年作家贺君、郑书玉等,武冈市在当今文艺界深有影响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刘奇叶、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张清澍均是朝气勃勃的拔尖青年才俊,不应淡然对待甚至漠不关心,他们迫切需要多加关心、呵护和扶持,中共武冈市委、武冈市人民政府应该不断采取给予厚爱和相关扶助措施,筹划和舍得花钱花力气推出名家新锐力量,为他们的成长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和创作环境,使其得心应手、尽显其才,使其安心创作,打造精品问鼎文学巅峰冲出湖南,走向全国乃至世界。为促进武冈市文化事业大繁荣、大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伟大的时代讴歌伟大的人民。武冈的发展和变化的日新月异也赋予了武冈市文艺工作者新的光荣使命和历史责任。当前,武冈文艺工作者要正确认识当前文艺工作的形势,摆正位置,找准差距,大力发扬创新精神,积极履行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现职,牢牢把握宣传武冈、推介武冈这个主题,脚踏实地,勤奋耕耘,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文艺作品,为繁荣武冈市文艺事业做出应有的更大的贡献。同时,中共武冈市委、武冈市人民政府要充分发挥文艺事业大繁荣、大发展的助推器作用,通过制定文化发展规划,明确该市文化建设的具体目标与任务,极大 优化文艺精品创作环境, 极大力度扶持和培养拔尖文艺人才,极大鼓舞、激发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不断地生产和推出文艺精品,极大展示并提升文化软实力,推进武冈文艺事业的大繁荣、大发展,实现“文化武冈”跨越突破,使武冈这座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古城焕发出独特魅力和全新概念,让“文化武冈”这张靓丽名片在神州大地喷放异彩、令世界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