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湖南省委员会>参政议政

对国家基本农田进行“抢救式”恢复的建议

来源: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湖南省委员会  作者:刘幼翠  编辑:  2015-01-04 00:00:00

一、基本农田破坏、流失严重

基本农田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土地,是直接影响国计民生的大事。我国在1998年12月发布了《基本农田保护条例》,《条例》颁布以来,基本农田面积得到了应有的保护。但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农村走向“城镇化发展”的需求,基本农田被非法违规建房,遭受人为破坏,耕地面积每年持续减少。由于地形、水利条件等因素制约,机械不能进行有效操作,正常的基本农田弃耕化明显增多,特别是“早稻弃耕”现象越来越严重。农村劳动力的严重缺失,农田省耕、弃耕、荒化的状况也在不断增加。常年以来,化学肥料的堆积让基本农田土质的健康状况也相当不容乐观。

二、农田土质健康状况不容忽视

1、农作物不科学连植带来的严重后果。

近年来,由于种植烟叶利润可观,南方普遍大力发展烟叶种植,形成“千村万户”上规模连片种植、常年种植,过度施肥,不科学的连植方式直接降低了农田土壤土质。土壤肥力的高低,对烟叶产量和品质有很大影响,烟株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从土壤中吸取富含磷、钾及钙、微量元素,土壤中有效氮含量与供氮能力的调节是影响烟草生育和烟叶产量、质量的重要因素。种植烟叶利润大,烟田连作普遍存在,不科学的种植方式替代了传统耕作方式,稻田面积被间接减少,直接导致了土壤质地的恶性循环和变异。对常年来只种植烟叶的农田要进行土壤改良,修养生息,要实行科学化间作和轮作,如烟稻轮作,经济作物间作等,适时变更作物品种,走多元化发展道路,既要充分发挥基本农田的最大效能,又要保证土壤质地的不断提升。

2、化学肥料致土质产生变异的影响因素。为提高烟叶产量,烟叶种植者大量使用杀虫剂、除草剂、化学药剂、化学肥料等,人为调节土壤酸碱度(PH值),农田土壤质地被严重破坏,土质健康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和孪缩。要提升基本农田土质,必须提倡使用天然肥及有机肥,尽量不用或少用化工肥料,提倡种植草籽等作物增添农田土壤肥力,采取“焚烧残余的稻杆”等方式,自然改变土壤的酸碱度,从而慢慢地调节好土壤土质。

3、环境污染对土质健康带来的不良影响。

环境污染是当前空气污染的一大要害。废水、废气、废渣的不当排放,直接影响整个地层,环境治理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大家都希望生活在蓝天白云、诗情画意中。对基本农田环境污染治理主要是对未用完的农药药剂、粉末,用完的药瓶、药盒,包装盒(袋)、白色塑料膜等的填埋和有效处理。用完的药瓶(盒、袋)中会有少量的农药残留,随处丢弃在农田、沟渠中,对农田及水源易造成二次污染和破坏,有毒物质流入江河,对人畜饮水易造成伤害,长时间的污染,对基本农田土壤土质也会发生变异性的改变,导致土质变酸,有毒,危害巨大。

对于农田弃耕、荒化及大量出现春闲田、冬闲田的情况,应加强农村土地流转,大力发展农村农机农技合作组织,借助现代农业机械手段翻耕、复耕,春闲田可种植蔬菜,冬闲田可种植油菜、萝卜等经济作物。发展乡镇、村农机大户,用更少的人种更多的田。

因而,对国家基本农田进行“抢救式”恢复,强制性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区”和基本农田保护奖励机制,彻实保障基本农田不减少,不流失,不荒化,不弃耕。抓好基本农田建设,兴修水利,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有效调剂土壤土质,使基本农田尽快恢复健康土质,保障国计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