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全国两会】田红旗委员:深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法治实施
近年来,随着我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系列政策法规的出台和落实,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有了更有力的法治保障,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崭新局面。”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田红旗提出建议,呼吁进一步深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法治实施,推动高校和企业在成果转化中实现“双赢”,助力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提升。
田红旗曾担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南大学校长,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难点堵点痛点有着长期关注和研究。在她看来,尽管法治保障不断健全,但也要正视当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法治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例如,受让方(合作方)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各方面重视程度不同、理解差异、落实力度不一致、不够诚信等,导致出现部分受让方(合作方)随意毁约、不按照合同约定支付转让费用乃至欺诈等不合规行为;高校科技成果作价入股企业后,有部分企业长期不进行分红,造成高校技术入股项目多年未有收入,等等。
“高校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通过法律途径维权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较高,造成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实际效能较低,严重制约了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提升。”究其原因,田红旗分析认为,既有高校—企业—市场科技成果转化的对接机制问题,也有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企业合规问题,还涉及高校科技成果涉外转化的风险管控、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价值评估、高校科技成果的市场契合度等问题。
如何深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法治实施?田红旗建议,继续完善以《民法典》为基础的民商事法律和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加强企业对高校科技成果进行转化的法治实施,健全企业转化高校科技成果的合规规范,优化企业合规建设法治环境,共同推进高校科技成果更高效落地。一方面是完善企业承接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合规规范指南;另一方面是建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风险预警机制和防范机制,提高企业知识产权合规管理能力。
“在推动企业合规制度建设和成果转化实施方面,可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田红旗认为,一是助力科技成果转化合同审查;二是建立国家层面的企业承接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合规性审查管理信息系统,高校可查询企业合规经营情况,做出合理判断。
如何加强高校科技成果涉外转化的企业风险管理?田红旗表示,可以要求相关企业制定专门计划,充分了解和掌握境外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制度、市场环境、金融政策等外部因素,预防各类风险对企业涉外转化实施高校科技成果和从事相关经营活动造成不良影响。
同时,田红旗还建议,建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规范性对接平台。具体举措包括、给予高校相应权限,及时发布本校教师的科技成果;给予已合规企业相应查看权限,发布成果转化需求,健全企业与高校对接的沟通协调机制。高校也应优化评价体系,确立专利成果市场化导向,提升教师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性。持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引导支持高校更加主动地创造和转化高质量科技成果,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合法、有序、高效地得到实施,更好地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来源:团结报团结网)